ZHT/Prabhupada 0153 - 透過文學貢獻,一個人的智力受到試煉

Revision as of 11:00, 28 September 2018 by Vanibot (talk | contribs) (Vanibot #0023: VideoLocalizer - changed YouTube player to show hard-coded subtitles version)
(diff) ← Older revision | Latest revision (diff) | Newer revision → (diff)


Interview with Newsweek -- July 14, 1976, New York

採訪者: 可否請您再複習您曾提過 關於 - 吃、睡及性, 並且告訴我具體的是什麼, 您能給予哪些法則和提示 給那些尋找靈性啓發的人, 以這些方法在他們的生活中給予幫助。

Prabhupāda:是。是的,那是我們的書。 這是我們的書。 我們有足夠的項目去瞭解。 它不是那種在一分鐘之內你就能理解的事情。

採訪者: 我瞭解您睡眠非常少。 您每晚睡3-4小時。 您是否覺得任何在靈性覺悟的人也能體悟嗎?

Prabhupāda: 是, 我們從 Gosvāmīs 的行為看到。 他們實際上沒有物質的需求。 這類的吃、睡、交配和防禦, 實際上,他們沒有這些。 他們都純粹的投入於 Kṛṣṇa 的事。

採訪者: 投入什麼? Rāmeśvara: Kṛṣṇa 的事務或者說神的服務。

Bali-mardana: 他在樹立前靈性導師們的典範。

採訪者: 嗯,我感興趣的事在於-為什麼... 他有沒有發現3-4小時就是睡眠必需的時間?

Bali-mardana: 換言之, 她在問為什麼你睡3-4個小時。 您是如何達成那個標準的呢?

Prabhupāda: 那不是人為造作的。 你投入靈性活動越多, 你就變得越免於物質活動。那是試煉。

採訪者: 所以您到達那樣...

Prabhupāda: 不,我談論的不是關於我自己, 但那是測試。 Bhaktiḥ pareśānubhavo viraktir anyatra syāt (SB 11.2.42). 如果你在奉愛中取得進步 - 在靈性生活中,然後你變得對物質生活不感興趣。

採訪者: 您認為在世界上各種人之間存在差異性嗎? 換各方式說,您是否認為印度人不同於歐洲人 有更多的傾向或更喜歡採用 Kṛṣṇa 意識?

Prabhupāda: 不,任何明智的人都可以 成為 Kṛṣṇa 意識。 我已經解釋過,除非一個人非常的聰明, 否則他不會接受 Kṛṣṇa 意識。 所以它對每個人都是開放的。 但聰明有不同等級。 在歐洲、美國,他們是聰明的, 但他們的聰明用在物質的目的。 而在印度他們的聰明用於靈性的目的。 因此你發現這麼多高的靈性生活標準, 書籍,文學作品。 就像 Vyāsadeva。Vyāsadeva 也是居士生活, 但他住在森林裡,並看到他的文學貢獻。 做夢也想不到。所以透過文學貢獻, 一個人的智力受到試煉。 所有物質世界的大人物 - 科學家、哲學家、 甚至技術人員, 他們之所以被賞識也是透過他們的著作, 透過他們的貢獻,而不是他們巨大的身體。